有关高中的作文(整理6篇)

时间:2024-01-31 来源:整理

高中的作文篇1

14岁,成功的从初中升入高中,从城镇转移到城市,于是在陌生的城市里,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。

曾何几时,在一个陌生的学校军训。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有说有笑的,而自己只得无奈的站在那里。便不自觉的回想小学,回想初中,回想和我一起在烈日下赤膊打球的朋友们,回想教室门前的那棵梧桐树,回想……

这应该叫思乡吧!可能余光中所写的《乡愁》就是这种感觉,不过比我的要深!经过十多天烈日的曝晒,整个人就像镀上了一层古铜,在萧瑟的秋风中,一个人坚定的走着。

渐渐的,在陌生的学校里,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,和同学们也熟了。他们得知我的年龄后,都张成了“O”形嘴。拒我研究,我所读的班级,论年龄我一定排倒数第一,想不当都难,但是用阿Q的想法想一想:倒数“第一”也是“第一”,只有一个,状元不也是“第一”吗?

由于年龄小,一到“六一”儿童节的时候,同学们便会开玩笑的说要给我放假,我便会故作认真的回答:“好啊!要不我带你一起过,大家都放假啦!”虽然这样说,但是还是有几分不快。

读高中能涨心理年龄,但是生理年龄不没心理年龄涨的快,还被一些人认成初中的学生,甚至小学生。

上了高三以后那脸变化速度之快,简直让人不敢相信,就没人认为我是初中生了。高三以一字概括“苦”,两个字“很苦”,三个字“非常苦”,四个字那是“相当苦啊!”。鲁迅先生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还是有的。但是高三的时间犹如滔滔江水,一发不可收拾。

人说16岁的花季,17岁的雨季。而我的花季却是冰雪交加。但是冬日里还有唯一的一丝温暖: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

为了所有关心我的和我关心的人和我,我愿意以我的花季为代价,朝着09年的高考奔去,义无反顾。

高中的作文篇2

回忆里总是有大片的洁白,像棉花糖一样软软地滞在梦的深处。不经意间,时间又改变了许多要铭记的点点滴滴。那些走过的路,却越发的清晰起来。

我站在晴朗的天空下,阳光就在身边轻轻地唱歌。往事就像风一样轻轻地从耳边经过,留下一句沉淀在时光里的轻音。

记忆里的红领巾和小黄帽总是带着暖暖的气息,在阳光的照射下,幻化做眼底一片幸福明媚的色彩。放学拐弯的路口,总是有自己的影子斜打在地面上。我就安安静静地对着影子想象着自己长大的样子。

那时的记忆很美好,因为有阳光填满了心底深处。一场雨无声息地来临,降临在了初三的夜晚。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念旧的人,但也不得不去面对逝去的时光。我依旧希望阳光来临,我便学会了仰望天空。

一场雨之后,我学会了仰望天空。

小孩的世界没有失败者,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成功。

求风乍起,秋雨不绝。空气中丝丝冷意开始大举侵袭。在这样一个忙碌冷漠的季节,我没有准备一星期以后的考试,反而看起了小时候的照片。照片上的笑容那样明亮温和,传递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。我突然发现曾经的自己是那么快乐,以至于回忆起来都不曾感到失败的伤心。

小孩是快乐的。我们也是快乐的。但许多时候,回忆起来又有那么多不同。

长大很快,长小却很慢。

很多年后,

也许我会再次想起属于童年的那种简单而巨大的幸福,微笑,然后继续前行。

总是以一种相反的姿态与生活背道而驰。年幼的时候讨厌童话,觉得那是一种虚伪,所以拒绝。后来丢失了童年,却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童话,只以为童话的那种纯净,那种与世无争。善良的人在童话里总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,坏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,真是天真的可以,可以让人安静的微笑。

我不在乎周围的人如何评价我的幼稚。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在幻想,我只不过需要通过童话这种干净纯粹的方式,来让自己感受那种纯净的美好和天真。

童话是安静的,携着大片的温暖,让我感到久违的平静和安然。

回忆总是静默地守着时光里的沉淀,思绪也只是在不经意时触碰到了那瞬间的冰凉。过往的时光,如在空气中停留飘飞的落叶,轻划过掌心,留下浅淡的温柔。

伸开双手,手背上已经没有了夏天温润的感觉,凉凉的,一种渗入皮肤的冰凉。每当想起手指的温度,便默然地想起这个安静的季节。许多相似又不同的记忆在脑海里来回碰撞,于是才发现时间的流逝带来了那么多不易觉察的变化。升入初三,作业开始疯长,不再去看窗边那些陌生熟悉的风景。曾经天真的朋友,开始变得冷漠而难以接近。

“人总是会变的。”不知为什么,听到这句话时竟有一种淡淡的失落。不知是想念那些已逝的时光,还是不愿接受与曾经反差太大的现实。我只知道,许多事情必须要学着接受。

这些回忆中的一段一段的快乐和失望就随着时光沉淀。那些用伤心、快乐铺成未来的路,印满了我深深浅浅的脚印。

随着时光的推移,许多东西变换了许多,来时的路也变得弯弯曲曲。但,不变的是路。

路,一直都在。沉淀在时光里的轻音,回响青春的耳畔。

高中的作文篇3

一天一夜的风雪来袭,给山东带来了那耀眼视觉——白色。清晨,望向四周的高山,白雪皑皑。由于时间的交替,山与天空的交界处,越发的苍茫。

不明白这样的场景持续了多久。再看向那里时,没了沧桑。或许,这样,那苍茫的交界处升出了太阳。告别了黑暗。

白色在黄色的照耀下,给我的,是庄严,是神圣。

冬季的太阳,没有了夏日的刺目。她很温柔,如母亲的目光,温暖又亲切。

总想着要去伸手抓住一缕阳光,放在瓶里、然后再去收集,如此循环。并用心去感悟、那份光明与温暖。

自古以来,太阳殊明与温暖的象征。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,驱除了严寒,像那一双大手,轻拂着我的头。带着我去一个似虚似幻的世界:云在飘,水在流,有知了陪伴我睡熟,花儿盛开,树儿秀丽,草儿青青,风儿自由吹动。

经过太阳的长时间照射,雪有些想要融化的痕迹。因为我明白,此时的阳光是温暖的,太阳让阳光传递给我们暖意。呵,那贴心的感觉。

滴答……滴答……听见没,那是雪在我们似在耳边诉说……

伸开双臂,拥抱阳光、将它收藏在心里。

阳光收集在瓶子里,瓶子便有了温暖;阳光收集在心里,内心便有了爱。

——后记

高中的作文篇4

林徽因曾言:“那些在雨季相伴前行的人,到某个路口,终要分手。”

人生亦如是。没有谁离不开谁,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,都有各自的朝圣路。

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言,“宇宙有多少生命,就有多少中心。”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闪烁着各自的光辉,正是这点点星火,斑斓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星空。林逋赏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,梅妻鹤子;刘禹锡曰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豪情万丈。这是个性的彰显,是他们独有的精神烙印。

西方人文主义以人为万物之尺度,正是一种对人的独特性的弘扬。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。人的价值并不由他的社会地位决定,也无高低贵贱之分。“我就是我,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。”正是有七十多亿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,才有了这繁华热闹的盛世。

“路”字是由“足”和“各”组成的,“足”表示人要用双脚前行,而“各”就意味着人各有各的路。人的独特性,决定人各自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。这是一个提倡创新、渴望声音的时代,我们鼓励不同的想法、不同的声音。如伏尔泰所言,“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。”各人有各人之见,何必于那康庄大道上随波逐流?

且观那陶渊明于东篱下采菊饮酒,苏东坡于赤壁之下作赋放歌,贾岛苦心思索那“推敲”之奥,刘伶“幕天席地”的“酒德”……或隐逸出尘,或通达豁然,或精益求精,或洒脱狷狂,都是他们各自的朝圣路,通向他们各自的天堂。就像黄遵宪写诗,“我手写我诗,古岂能拘牵?”道不同,不相为谋,旁人指指点点,那就由他们说去吧,我们要做的只是“走自己的路”。

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,“惟此独立之精神,与自由之思想,历千万祀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”惟有精神独立、思想自由之人,走上各自的朝圣路,方能成为天地间“大写的人”。庄惠濠上之辩中,庄子对于惠子的质疑,轻描淡写地答道:“我知之濠上也。”只此一句,他与世界一同优游的精神显露无遗,他那充满奇特想象的心灵在天地之间翱翔。

至于各自的路何处寻觅,十分简单,只须“认识你自己”。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,也就发现了属于你的路。而那些与千军万马一同挤独木桥的人,即使侥幸未被他人挤下桥去、落入水中,也至多只能在别人的路上重蹈他们的足迹。何不开辟一条你自己的路呢?只有你的朝圣路,通向的才是你的天堂。

“上帝让我生活在一个铁的时代,就是要让我唤回一个黄金时代。”时代洪流激荡的今天,愿人人都能踏足各自的朝圣路,抵达各自的天堂。

高中的作文篇5

“爱别离”是人生八苦之一,其实这三个字是一语双关,佛教取的是离别之意,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,就是:“爱我别走”,不知你愿取何意?

开始一条马路两堵围墙就那样将我们紧紧相连,又轻轻分离,即使甲流,即使封校我还是会越过围墙天天见你,逗你笑过,也见你哭过,曾和你上过你的课,陪你考过试,我们一起漫步,看夕阳慢慢落山。看着你慢慢的变化,越来越注意形象,买了新衣服换了新发型总是要我第一个看,缠着问我好看不好看,那段时光我可能一生都不会忘。后来,你渐渐的忙了,忙于毕业,忙于工作,我们相见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。

在你搬走的那一刻起,我就知道,我们远的不仅仅是距离,而是那种感觉。那时我想抓住每个相见的机会,可你总是在外玩得太忘情,忘了回来,忘了我还在傻傻的等待。就在这个冬季,别人的孔明灯飞入高空,格外明亮,对我来说却是格外刺眼的光。即使那样,可我依然觉得你就住在我的隔壁,迟早都会回来,虽然隔着路、隔着墙,依然不能相见,可我总觉得我们很近,心也是安然的。因为那时的我们都一样,不曾步入社会这个大染缸,我们天真、善良,我们以为爱情是美好的。

现在我们已走到岔路口,你就像一条射线,以此为原点伸向远方,永远也回不到原点。而我还在原点迷茫,虽然我牢记你离去的方向,可当我离开的时候,地球又将这个方向转向何方?我们不像藤类植物,有依附就攀爬,牢牢地缠着对方,直到你的强壮,对方的消亡。

从你离开校园的那时起,我便觉得我们之间的路变得漫长,你已不在我意识延伸的范围内,每晚我都会感到恐慌,就像今夜一样,如何禁得起这等的凄凉。送走你之后回到宿舍,看到其它人都在忙着为自己的事,而我突然感觉世界已将我遗忘。

你在我眼中一直都很洒脱,洒脱很好,但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伤,仿佛你的洒脱在说明你对此毫不在意,对此情也不曾寄予希望。离别时请你带点感伤,那样我会错以为你对我恋恋不舍,虽然感伤但还是有点欣慰的。

离开西安那天,天灰蒙蒙的,天特别的冷,车站里人挤人,排队买票进站的人沿着公路排了一里多路,没有人陪伴,没有人送别,独自拿着行李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进站,离开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,一个人无聊的站在那里,看刚会走路的小孩在人群里被挤得哇哇大哭,今天才是春运的第二天,可听说14号以前的车票早已售罄。

汽车晚点了半个小时,12点才发车,仅一个多小时就到了,可是我得在速桥上下车,我是高速桥上翻越栏杆下来的。家乡的变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,只是那座连接河两岸的大桥已没有了。家里比学校冷得多,虽然室外温度相对要高,可家里没有暖气,在家里每到下午眼睛就看不清东西,感觉所有的东西就像蒙上了一层纱,感觉总是飘渺的,不是那么明朗。现在我们隔着山隔着水,任思念怎样蔓延,你都不在我身边。

高中的作文篇6

杭州图书馆坚持十余年为流浪汉和无业游民开放入馆读书,上网,听音乐,所要求的只不过是读书之前要洗干净手。十余年的坚持,哪怕是在遭到读者反感乃至反对时,馆长依旧坚持着这个“传统”。这为杭州图书馆赢得了“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”的美称。

馆长的所作所为是值得大力称赞的,这不但是善心,也是公平正义的体现。读书是每一个人的权利,中华传统的公正良俗还是宪法中都保护了汲取知识的权利。但令人叹息的,有许多网友和图书馆内的读者却反感这种做法,质疑拾荒者在图书馆内读书的权利而表现出一些不满的情绪。

或许是因为流浪读者们的身上的异味让他人感到不适,但这个理由不过是表象,若承受不得异味,走开数尺便是,一个特区市图书馆的空间不至于那么窘迫。更深沉次的原因恐怕是内心里面对流浪汉而滋生的阶层优越性歧视。对于没有文化修养或是修养较低的流浪汉,这些“文化人”会主观上认为这种“社会垃圾”没有资格与自己这种文明人一起读书,由阶级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催生了这种反感情绪。

当然,众人皆非圣人,这种情绪可以理解。但是人之常情不能作为错误的理由,汲取知识是人生来的权利,现在没有人能改变它,将来也不会。从古至今,读书作为无数寒士走向功名的途径,人的本能之一——学习已经成为了阶级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。在中国社会现阶段下,仍然没有足够的生产力与文化素养真正消灭阶级差距,若是放任这种优越感的蔓延,阶级固化将对经济、文化、政治秩序产生毁灭性的冲击,进而使社会进步停滞并造成恶性循环,结果将是不可估量的。

解决之道并不难,发扬光大杭州图书馆的做法就是对社会大众最好的无形教育。但我们或许可以做得更好,对民众的反感,我们是否可以用更严格的清洁措施,免费提供洗浴场所,不单单只是洗手而已,同时加强社会救济站与图书馆的联系,转送只是为求温饱的流浪者,同时在救济站设立小型图书馆,满足学习的需求。

我们应当要尽力保证所有人都拥有最基本的学习权利。面对那些渴求知识的人群,我们不应该因为他身上的臭味而对他关上上进的大门。

【有关高中的作文(整理6篇) 】相关文章:

高中的作文收集(整理5篇) 2024-01-31

高中的作文三(整理2篇) 2024-01-31

收集高中的作文收集(整理5篇) 2024-01-30

实用的高中的作文(整理3篇) 2024-01-30

收集高中的作文十(整理6篇) 2024-01-30

实用的高中的作文(整理5篇) 2024-01-30

关于高中的作文收集(整理5篇) 2024-01-29

寒假高三作文(整理6篇) 2024-01-31

有关高中的作文(整理6篇) 2024-01-31

高中生作文(整理10篇) 2024-01-31